登录 注册

【百科】你以为,你真的不想死吗?

发表于:09-10 浏览:860 次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说到自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幼稚、悲哀、自私、浮躁、盲目……

对于没有过自杀念头或者自杀行为的人来说,自杀,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似乎你能够非常轻易的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阻止自杀。比如说: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只有真正在死亡边缘徘徊过的人才能体味一个人选择自杀时的痛苦和绝望。

当你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才不会自杀呢。

你以为,你真的不想死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杀是最终极的自我保护。因为如果现实刺激带来的痛苦太大,以至于我们无法用已有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来缓解这些痛苦,那,我们就只好选择自杀——毁灭生命,也毁灭痛苦。

从这个角度上说,似乎自杀是被逼无奈的下下策。其实不然,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有两大本能——性本能、死本能——是的,死,也是一种本能。

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主张,每个人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而这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死亡的本能设法要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

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叔本华

这是弗洛伊德很喜欢的一句话。他认为人生是很痛苦的,童年经历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我们用尽全力挣扎却永远都无法挣脱出来。始终都在不停的重复早年的经历、模式和创伤。弗洛伊德用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短语来称呼这种现象——强迫性重复。

所以说,其实内心深处我们都是渴望死亡的,借着死亡,我们可以回归到生命的初始:黑暗、平静、虚无。

弗洛伊德为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对人生的悲观看法还是受到了许多诟病。因为人们无法接受生命的无意义。我们需要希望和力量。

于是,存在-人本主义出现了。他告诉我们:虽然早年的经历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借着已有的经验、资源,来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代表人物欧文亚龙,认为人生的所有痛苦都来源于四个方面,即心理学四项“终极关怀”: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我们追求的自由、生活并没有显而易见的意义。

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是悲观的,他承认人的有限存在,但是坚持人保留着基本的自由和主动。认为人性不可能完全限定,人格的发展是无限的。创造潜能,或者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所以说尽管到最后,我们都是要死亡的。但是既然活着,我们就可以把握当下,珍惜此时此刻,更多的看到我们已经拥有的。

既然没有人能预知或者决定未来,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永远都抱着美好的希望呢?

生命都有价值,发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便是我们此生要做的。


我承认:我想死

过去

或者未来

不是现在


标签:抑郁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