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微信关注
会爱的父母,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不会爱的父母,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爱,这样的爱用力过猛,以至于那浓烈的“爱”灼伤了孩子的心,父母还浑然不知。
因担心儿子养猫影响学习,杨先生把家中的猫悄悄送人了,却骗孩子说,把猫寄养在宠物医院几天。这两天,儿子一直催他把小猫接回家,杨先生发了愁:不知该如何向儿子解释。
平心而论,养宠物的好处,很多家长也清楚,只是担心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家长们不是粗暴地禁止孩子养,就是像杨先生一样当孩子养了宠物以后偷偷“处理掉”。他们很难意识到,这种做法带给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常以爱的名义做出一些让孩子难以接受的事儿——“我骂你,是为了你好,让你改掉坏毛病”“我打你,是为了你好,让你长点儿记性”“我给你报那么多辅导班,是为了你好,让你长大能找个好工作”......这样的话,相信很多家长说过,很多孩子也听过。效果怎样?并不像父母们想得那么好,有的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都爱孩子,但“有爱”不代表“会爱”。会爱的父母,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不会爱的父母,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爱,不顾及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的爱用力过猛,以至于那浓烈的“爱”灼伤了孩子的心,父母还浑然不觉。
有位教育专家说:“最好的教育,不是你以爱子之名做过什么,而是你忍住,不做什么。”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如果家长能把“我是为你好”换成“你同意吗”,把训斥变成理解,把控制变成放手,亲子关系就会从疏离变成亲密。
给予孩子理解、尊重和空间吧,别再以爱的名义伤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