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微信关注
王昆和李明在同一个讲习班学习,王昆感到李明很有魅力——特别对那些女士。
只要李明对讲习班的其他成员表现出热情和理解,王昆便会感到恼火。
其实王昆隐含的情感,是希望自己能像李明轻而易举地将人迷倒并受到欢迎。
王昆为了掩盖自己的妒忌感,他通过表达自己对李明的蔑视,将李明称之为骗子来发泄自己的情感。
这种表露是为了自我保护;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之中,多年来王昆已经懂得,如果他承认了自己的妒忌感,便有可能显得自己“低人一等”,而让李明“高人一等”。
这样便暴露出王昆的脆弱之处,即与李明相比,显得自己较差。但是,通过表达对李明的蔑视,王昆成功地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
于是,在讲习班期间,王昆直盯着李明说道:“李明,我们已经听你发言并且注意你一天了,我想向你提供一些反馈:“我认为你是一个骗子。”
这可是一个相当强烈的指责。李明会怎么回应呢?
如果李明的回应也像王昆一样,这该是多么糟糕的沟通呢!
一般来看,人们会对他人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三道四感到愤慨。
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种归因纯粹是一种猜测。
王昆对李明的行为所做的任何人格方面或者素质方面不足的归因可能只是王昆对李明的揣测。
只有李明清楚自己是否是一个不诚实的骗子;王昆只是在推测。
但真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俯拾皆是呀。
有效交流需要坦率,但坦率有可能会对他人带来伤害。
有效交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表露情感而不是表达看法。
情感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指“预感”或者“假设”。
具体而言,情感可以指愤怒或者欣喜、悲伤或者快乐、恼怒、恐惧、不舒服、热情、受伤害、妒忌、兴奋等等。
从情感的定义来看,“我认为你是个大骗子”,这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不过是一种用“情感”这个术语表达出来的意见或看法。
看法是不适当地加以理解和表露的情感。
那我们怎么表达我们的情感呢?
比如:我们在对别人感觉不满或者愤怒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感觉我很愤怒或者我现在很苦恼等,都可以把我们的情感呈现出来。
而不是“xxx东西/事情怎么那么难搞定”“xxx怎么那么烦人”。
沟通中表达情感的模式可以是:我觉得我很愤怒/欣喜/悲伤/快乐/恼怒/恐惧/不舒服/热情/受伤害/妒忌/兴奋。
沟通中无效的表达方式是:我认为你是骗子/笨蛋/傻逼/窝囊废等。
心理咨询中,咨询的关键切入点就是情绪,感情。
通过最痛苦的情感,抽丝剥茧探索内心最深处的潜意识冲突。
最后把潜意识中的冲突呈现到意识中,心理问题就能得到治疗。
如果爱人之间不能够直接说出他们的负性情感(受到伤害、愤怒、苦恼),而是将他们隐藏起来,并且诉诸看法和素质归因。
一些微小的分歧便可能不可避免地升级为严重的争吵。
如果爱人之间表达的是情感,而不是有关对方错误、冷酷、没有魅力之类的看法,分歧便很少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