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母(一)

发表于:11-01 浏览:454 次

日前,阳光心理接待一位带着眼镜的张先生。张先生一落座,就焦急地问起:像老年人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原来,张先生的父亲退休多年,因老伴走得早,自己独居生活。张先生是我市高校教师,工作比较忙,疏于陪伴老人。近年来,张先生的父亲陆续参加了一些健康讲座,家里堆满了礼品箱、太空被、凉席、床上用品、锅碗瓢盆等物品。问起来,才知道这都是父亲参加健康讲座的“战利品”,都是免费发放的。张先生起疑:人家怎么可能无端发这么多东西呢?

 

经过与父亲交谈,才知道在父亲的卧室还有更高级的东西,不过这些可不是免费的,而是“优惠价”购买的。张先生随父亲打开柜子一看,满满一柜子的药品、保健品!张先生父亲有轻微的高血压,但是也不至于准备这么多药品吧?后来,张先生了解到,父亲为购买这些“优惠价”的药品和保健品,已经花费积蓄10几万元!

 

张先生崩溃了:父亲退休前好歹也是工厂的中层领导,怎么可能相信街头这些糊弄人的招数呢?跟父亲讲这些骗术,父亲不以为然,坚持人家都是正规的专家,正规的进货渠道,还有网站、还有生产厂家可以参观……沟通的最后不欢而散。

 

随后,张先生寻找一些官方报道,继续跟父亲沟通,仍然是无功而返。因为张先生的父亲坚持他参加的讲座都是正规的,不是骗人的!

 

无奈之下,张先生来到阳光心理求助:像他父亲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阳光心理首席咨询专家蒋庆伟老师说:近年来,部分营销团伙开办所谓的健康讲座,通过洗脑式诱导宣传,向以老年人为主的群体推销夸大功效、价格虚高的产品(包括保健食品、理疗器械等),骗取老年人积蓄。

 

一般来说,这种诱骗式或者叫营销式的健康讲座,不外乎这几种表现形式:(1)摸透心理,巧借名目。不法分子充分掌握了老年人渴望健康、注重养生保健的心理以及科学知识较匮乏的现状,以举办免费健康讲座为名,借现场专家咨询免费检测免费试用等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销其保健食品、理疗器械等产品。

 

2)先给甜头,再行宰骗。此类健康讲座举办者通常会用参会送礼的招数,初期并不涉及产品销售的宣传,而是通过赠送一些鸡蛋、大米、药膏等小礼品,让参会者觉得占了小便宜,待吸引到足够多的老年人参加时,就开始正式进入主题,实施诱骗。

 

3)大肆吹嘘,欺骗诱导。讲座通常是三步曲营销模式:首先,请出一些保健知识方面的所谓教授专家,打着所谓国家级某部门或某协会重要人员的旗号,虚夸其身份与能力,骗取老年人的信任;随后,讲解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及危害,让老年人感觉讲到心坎上了;在取得老年人认同后,就任意夸大、吹嘘其产品的神奇功效,如将食品说成保健食品,将保健食品说成没副作用、治愈率高的药品,等等。同时,还会找或让先上当者现身说法,引诱仍在观望的群众。在现场宣传氛围的刺激下,绝大部分老年人往往当场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购买了高价产品。

 

4)明降实升,价高质次。讲座上推销的产品大都为非正规厂家生产,很多不在市面上流通,甚至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难以从市场上获知同类产品的价格信息,因而对其现场推销价格严重虚高的情况并不知情。同时,讲座主办方大都采取限时大打折扣、多买多送等手段,催使老年人在短时间内下定购买决心。有的老年人子女事后通过网上查询发现,现场购买的保健食品比网上销售价高出几倍。

 

以健康讲座之名行推销质次价高商品之实,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是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酿成安全事故;二是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三是延误消费者病情医治。

标签:社会心理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