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信任死了,自由怎么活

发表于:11-22 浏览:522 次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地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都忍着不哭泣;

望着你远去,

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己。

多盼能送君千里,

直到山穷水尽,

一生和你相依。

——这首歌叫做《漂洋过海来看你》,诉尽有情人之间的煎熬。

然而,在深深的怀疑中,现代人哪里还敢再有什么漂洋过海来看你?剩下的,多是漂洋过海就不看你了吧。

“财务自由”几乎是盛开在中产者心上的一簇白玫瑰,直到他们看见了Wephone开发者苏享茂遭遇婚恋悲剧而死的这一滴蚊子血。

财务自由是幸运的,只不过在婚姻市场上,财务自由者也更可能和更容易成为被捕猎的对象。

被骗婚、被团伙骗婚、遭遇女拆白党——年轻的创业成功者苏享茂被索1000万元和房地产赔偿后自杀身亡的版本,可能会有无数的演绎和真相——但重点,不在这里。

苏享茂事件之所以持续发酵的背后,是一个开放社会中更深层的社会不信任心理。大众,尤其是有产者,对于安全感的丧失,对于婚姻的不信任,才是这件特殊个案持续发酵的根本原因。

如果你是一个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谁又能保证你就是那一个幸运儿,谁又能保证婚前花前月下明媚的可人儿,不会在婚后变成一个骗婚者?那些家财万贯的富人,又怎么能够判断,未婚时对你谦卑柔顺、婉约体贴的人,不会是冲着你的万贯家财而来?

即便是签订了婚前协议又怎样?如果真相是这样,你怎么还能生出对爱情、对婚姻的信心?你怎么才能够执子之手,与那人盟约一生,共度劫波,同享富贵,生死与共?

多少大咖身家数十亿、年近五十却形单影只?多少大咖婚前签署财产协议?而多少不婚族,宁可忍受噬心的孤独,却不愿意品尝成家生子的快乐?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却为什么仍然拒绝婚姻?

不得不说,苏享茂之死引起社会关注的背后,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恐惧“爱情变质”的共同社会心理。这种恐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整体的疼痛和伤斑。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上半年公布的调查结果,到50岁都未结过婚的人口比例(即“终身未婚率”)为:男性23%,女性14%。

也就是说,在日本,约每4名男子中就有1人,每7名女性中就有1人“终身未婚”。选择终身未婚是一个人的价值选择,他人无可厚非。而且由于幸福具有主观性,所以不婚族也未必一定意味着不幸福。

但是,与一个人成立婚姻合作社,生儿育女,财务共享,要有多大的爱的力量,要有多大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完成这一切啊。

或许选择不婚的人们或许像如今的日本年轻人一样更偏好自由,但你无法排除,他是否也像无数富豪一样,充满了对异性、对感情本身的深深怀疑。曾经的青春年少不再,曾经的美好单纯不再,每一个人都已经在社会的成本收益的绞肉机中,练就一副不坏之躯,来抵挡岁月的冲刷。而代价就是,他们丧失了对人的基本信任,乃至于爱的能力。

自由之美,于是成为了自由的负担。财务自由,不但成了猎取苏享茂的最大敌人,也成了社会中富人们杀死信任的最大杀手。

而一组来自民政局官网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婚558万对夫妇,同时有185万对离婚。离婚率是结婚率的三分之一还多。

自由,首先就意味着不得不承受自由的代价。这代价包含孤独,也包含遭遇欺骗的不测。但是,一方面,承受自由要承受孤独,一方面,人性却又充满了对异性、对家庭温暖的渴望;这是一组悖论。

对于上述185万对离婚的中年人来说,人到中年,如果选择重新择偶,面对的将是从头打拼的压力;对于财务自由的中年人来说,重新择偶却要克服不信任的怀疑。在这一点上,男女并无区别。

现代人正在越来越多地死于自由,生于不信任。

当然,极端个案,都不代表普遍的社会形态,更不能因此影响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美好的人的认知和判断。更多的离婚率和更多被骗的案例,不能成为影响人们恐惧爱情、惧怕婚姻的理由。

当然,幸福,真的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它跟人们的具体生存状态无关。无论已婚者还是不婚者,不论是有产者还是无产者,只要你还相信爱,只要你还能够有爱的能力,并为之承担责任,你就能够在后现代的社会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哪怕你孤身一人,你也仍然可以获得幸福。美国小说家安兰德说,“自由,就是无所依,无所求,无所望”。

但这所要求的康健人格和独立性质,远非一两句话所能尽述。如果有这方面的兴趣和追求,可以参加《爱的艺术团体》,我们一起进行深入探索。

阳光心理秉持“用真诚尊重每一个生命,用热情温暖每一颗心灵”,欢迎你的到来!

标签:社会心理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