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趣说元宵,不同的心理学家会如何诠释?

发表于:02-27 浏览:479 次

你不是饺子却有馅儿;你不是馄饨却有汤; 你不是糖果却很甜。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来吧我的汤圆! 来吧我亲爱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亦有大家早已熟悉的种种名称与习俗。面对同一个元宵,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

马斯洛:

吃了这个元宵就可以满足我品尝美味的需求。

——需要层次理论

冯特:

我就想研究一下,它都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构造主义

华生:

我就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行为主义

佛洛依德:

我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馅的

——潜意识理论

巴浦洛夫:

一见到元宵,我就不由自主地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

谁想吃这个元宵,必须先帮我完成一件事

——操作性条件反射

詹姆斯:

元宵的最大功能是能够让人解馋

——机能主义

罗杰斯:

在吃这个元宵之前,我必须考虑到各位的感受,所以,我决定将它分开,一人一半

——人本主义

 

塞利格曼:

透过“元宵”这种特殊的食品,我们可以看得出中国人美好的、积极的情感

——积极心理学

萨宾:

来来来,我们一边吃元宵,一边说说自己跟元宵有关的故事

——叙事心理学

欧文·亚隆:

“抱持,与元宵同在”

——存在主义

其实,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可以如此近距离的对接,不是吗?

 

今日互动

你最喜欢哪位心理学家的反应?

你又怎么看待元宵呢?

 

标签:公益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