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起伞,就那样淋一场大雨

发表于:07-06 浏览:427 次
妻子带着四岁的女儿,和单位的其他同事一起去江滩公园玩,我在家做一些自己的事。

傍晚时分,大开始下大雨,后来妻子打电话来,说她们被困在了马路对面的停车场,让我送几把雨伞去。
  

我想现在是夏天,从停车场走回家,只需要七八分钟时间,加上回家以后总是要换衣服和洗澡的,淋雨回家应该没什么关系。

就说,就淋雨回来吧,做这样的事女儿肯定会很高兴的。

妻子了解我,知道我不是想偷懒,便征求其他人的意见,都不同意,我只好去送伞了。

  
拿了四把伞,穿上一双拖鞋,下楼。

大马路的边上,站满了数以百计的躲雨的人。

他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男人,手里拿着四把伞,却一把也不打开,还不慌不忙地在大雨中走着。

他们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精神病。

我心里想着好笑,如果他们问我,我就说我是精神病医生。

这也没撒谎嘛。

  
到了停车场,我把伞全部分给别人,抱着女儿就朝雨中走。

送伞的人反而要淋雨,别人有些过意不去。

我说,没关系,我想淋淋雨。

豆大的雨滴打在脸上、身上,有一点点疼,还有一点点冷,女儿开始有些惊慌,大声叫:把我的头发打湿了,把我的衣服打湿了。

我说,别怕,别怕,淋雨就像洗澡玩水一样好玩。

片刻之后,她就变得像我一样镇静,再过一会儿,就在我身土像雨点一样欢腾起来。哪有小孩不喜欢玩水的?

  
于是,街边躲雨的人又看到了这样一幕:那个有伞不打的“疯子”,现在还让一个小孩淋雨,真是害人啊。

我这次没有想着好笑,而是想,我如果走过去,跟他们说,淋雨并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可怕,回家洗澡也是要把身上打湿的,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估计同意我的看法,但进入雨中往家走的人不会太多。

  
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恐惧的事其实很少,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自己被自己吓着了。

收起伞,就那样淋一场大雨

  
比如,有人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

实际上,对一千个人讲话,跟对一个人讲话,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都是你一边想,一边让神经支配你的声带震动,声波就传到了别人耳朵里,传一个人和传一千个人,对你来说都是一样。

如果在公共场合讲话讲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会死人吗?不会的那就不值得恐惧,就像淋雨不值得恐惧一样。

  
还有考试。

从考试本身来说,它跟平常做作业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仅仅在于,作业做不好没什么关系,考试考得好不好就可能与是否能够升学、家长老师的脸色是否难看联系在了一起。

而不能升学、看难看的脸色,也不是天塌地陷的大事嘛。

如果我们把考试当成平常做作业,那至少不会因为恐惧得连平常做作业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
  

大多数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想像。

比如淋雨,我们想像中的淋雨的后果,比淋雨的实际后果要大得多。

所以很多入会站在街边等着雨停下来。

而另一些时候,可能同样是站在街边躲雨的那些人,可以数小时地泡在游泳池里,享受嬉水的快乐。

对比起来,是不是有些奇怪?

  
面对想像层面的恐惧,我们可能永远都是失败者。

因为,这种恐惧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而且会被我们自己不断加工和放大。

对付这样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开想像,想透一件事情的真实的后果。

有些时候,当真实的后果显现的时候,我们会哑然失笑,觉得当初害怕得没有一点道理;另一些时候,即便真实的后果可能很严重,但我们已经警觉了,就可以想办法对付,这比对付想像的后果要容易多了。

  
当夏雨再次来临的时候,你是否也会去雨中走走,看一看淋雨的后果是不是跟你想像的有所不同?

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恐惧的事其实很少,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自己被自己吓着了。

大多数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想像。

比如淋雨,我们想像中的淋雨的后果比淋雨的实际后果要大得多。


——选自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吾文侬墨”读书会推荐)
标签:职场心理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