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干爹”与“干女儿”之恋的精神分析

发表于:09-21 浏览:280 次
“干爹”与“干女儿”之恋的精神分析


现在的年月,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好像除了“猎奇”的用处之外,人们再也没有心情和精力去干涉、讨论。

也许因为社会的自由度在增大,也许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很多,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就好像如今流行的“干爹”与“干女儿”现象,甚至是“干爹”与“干女儿”之恋。香港前一段甚至爆发出“爷孙之恋”,好像还挺“温馨”。

我们对社会上比较普通的“干爹”与“干女儿”之恋做一个分析,希望对大家的理解有所帮助。

有一个“干女儿”大学毕业不久,匆忙选择了一位外界觉得外貌和志向都不配的台湾男人,作为婚姻伴侣。

“干女儿”着装前卫,与所处环境反差很大。家庭方面,“干女儿”的父亲一直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干女儿”的母亲是普通职员,但是孩子们典雅文静,喜欢看书学习,智商也高,不需父母操心学业。

对“干女儿”而言,台湾男人能满足什么样的心理愿望?着装前卫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愉悦?文静典雅的心理本质是什么?自觉学习的动机是什么?目前又将青春馈赠“干爹”,获取的又是怎样的心理满足?

如果把这些行为理解为病症的话,按弗洛伊德的说法,这些病症是由那些幼小的创伤性情景造成的。

综合考虑这些行为,那些幼小的创伤性情景应该是:第一,“干女儿”内心存在巨大的缺失,需要巨大的被关注。

第二,“干女儿”内心存在巨大的恐惧,需要作一个乖乖女。这个巨大的缺失是什么?巨大的恐惧又是什么呢?

精神分析

潮汕人与温州人并称为中国的犹太人,精于打拼,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作为一种文化的感染,“干女儿”毫无疑问具有潮汕人的精明。

潮汕人的重男轻女也是出名的,一般男人无论如何都要生一个男孩。

“干女儿”有一个姐姐,父母经历了一次失望之后,肯定寄希望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可最后还是失望了。

这跟当地的文化状况关联,母亲自然要承受没有生男孩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会投射出来的,有意无意都会传递给孩子。

孩子遭受的,可能是唠叨、抱怨、责备、疏忽……

虽然不能确认“干女儿”在两个孩子中是否是承受母亲压力最大的孩子,但她的心里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

“干爹”与“干女儿”之恋的精神分析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每个母亲都会与女儿针夺孩子父亲的爱。“干女儿”的母亲,更会跟孩子们针夺自己丈夫的宠。

同样,“干女儿”也要跟母亲、两个姐姐针夺父爱。潮汕人的面子观念也是出名的,没钱也要下酒楼吃饭。

没能生一个男孩,在重男轻女的文化背景下,谁也不能肯定经历两次失望后的父亲不会把失望的情绪传递给“干女儿”。

应有的爱需要去争夺,而且可能还失望了,在她的心里,过去对母亲爱的怀疑,扩大到对父亲爱的怀疑。

既然父母对自己的爱被打了折扣,既然爱需要通过与母亲、姐姐的竞争才能获得,或者还不能获得,“干女儿”就会形成爱缺失和反叛的心理图象,影响以后的人格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加,“干女儿”渐渐明白,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文化铸造了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这又会强化她反叛的心理图象。

“干女儿”的巨大心理缺失是爱,作为一个固着的创伤潜意识,现实生活中她会感到自己不安全,她需要找一个超强的或者说万能的父亲来爱自己。

台湾男人,一定意义上比大陆的男人有实力,满足了她潜在的心理愿望。

“干爹”有钱,有权,有地位,更是能满足她潜在的心理愿望。至于着装前卫,是在吸引别人的关注,是获取泛化的爱。

同样,反叛作为“干女儿”另一个固着的创伤潜意识,现实生活中,她对主流的判断都是有偏差的,于是她会选择非主流的婚姻,本质上是对传统和父母的反叛。

于是她会选择前卫的着装,本质上是与母亲、姐姐针夺爱的泛化。

父母和传统文化都是正统道德、规范的代表,并且父母为孩子们的成长也付出了艰辛,反叛父母和传统文化,内心会有内疚感。

特别是感到父母其实也是传统文化的受害者,这会让”干女儿”产生补偿心理,好好读书将来报答父母。

自己不是男孩,非父母所愿,“干女儿”会有被父母抛弃的恐惧,需要做一个乖乖女讨父母欢心,比如文静、爱学习等,都是乖乖女的表现,这是一种压抑心理。

简单的为名和利,不足以解释“干女儿”的社会生活行为。

作为在一个失望环境中成长的人,她需要找到相应的生活突破口,来实现心理的平衡。

所幸“干女儿”皮肤洁白、身材也很棒,台湾男人、“干爹”、前卫的服装实质上是给到她治疗潜意识心理创伤的机会。

这,是上帝掷的骰子吗?
标签:社会心理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