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爱他,就从他的角度看世界吧

发表于:12-06 浏览:333 次

中国家长在吐槽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总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

这孩子,真不听话!

这句话讲的很多,听到的也很多,但很少有人认真的思考过这句话。

“到底什么是听话呢?”

“听话”,在百度百科的搜索结果是:

听别人说话或者服从某人的言语。或者,大家有兴趣这句话,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

听别人说话通常会有两种反应:认同或者不认同,这取决于听话者对讲话内容的思考。但是有一类家长对于认同或者不认同仅有一种认识:

认同=孩子的服从

不认同=孩子的叛逆

在心理学角度,母婴本来就是一体的.

婴儿出生后,虽然有独立的躯体,但是生存能力很弱,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此时母亲潜意识里依然认为婴儿和自己是一体的,幼儿时期,孩子开始有一定的能力和个体意识.母亲潜意识依然认为,孩子是自己意识的延伸.孩子遇到危险,就是自己遇到危险.孩子挨饿,就是自己挨饿.父母很容易与孩子感同身受,孩子特别容易触动父母敏感的神经.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带孩子会特别累的原因

因为她要照顾两个自己

这段时期,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父母便觉得是自己有不良行为,就迫不及待的制止孩子,其实是父母在纠正内在的自己。

而且与自己打交道,哪会讲究那么多方法技巧,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我们来看看父母是怎么对待不听话的孩子的:

自己遇到事情大吼大叫,要求孩子和风细语;

我们每天抱着手机,要求孩子别看手机;

我们每天面对电视,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我们自己在父母面前想说什么说什么,要求孩子听自己话.

“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

"听话”场景:

我抱着宝宝上电梯,遇到了两位参加年会的老师,在我打招呼之前宝宝居然已经先我一步主动问好“阿姨好”,出了电梯又遇到两位,宝宝挥挥手打招呼“嗨”…

当时我真的乐坏了,简直可以说是开始“得瑟”起来:瞧我教育出来的孩子多有礼貌。

“不听话”场景:

抱着宝宝下电梯时,遇到了我尊敬的恩师。在这难得的独处的几秒内,我多么希望给恩师留下一个很好的“成果汇报”。

然而,我亲爱的宝宝,刚刚上电梯时还给足我面子的宝宝,问候、微笑通通没有,如果可以贴标签,可以贴上“没礼貌”“不听话”。

我抱起宝宝,“宝贝,这位是妈妈的老师。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打个招吧!”宝宝没什么反应。

“宝宝见到妈妈的老师有点儿紧张是吗?”

“紧张是正常嗒!”

恩师温柔的声音最后也没能感化宝宝。那句问好始终很艰难,我无奈作罢。

“不顺从”场景:

在房间,准备出去参加颁奖晚会,出门前我得帮她打扮得干净整洁呀,可是她就是不肯穿衣服。我至少用了5种以上正面管教工具,希望赢得合作,可是小家伙非常的淡定,以不变应万变的架势回应:“不要”“不可能”。

“不顺从”

其实当时宝宝不肯穿衣服有可能是因为房间太闷,以她的年龄段还没有能力有更多的方式表达她的想法,所以只能用“不”来对抗。后来出了房间,到了酒店大堂空调温度低,宝宝很配合的就穿上了衣服,也就是我们说的“很听话”。

我们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产生情绪。

如果父母无法面对并接受自己的挫败感,便将挫败感转化成愤怒。

因为愤怒的自己看上去更强大。

而此时的孩子,已经拥有独立的意识形态,很多社会化的行为并不理解,你眼中的“不良行为”在他看来并无不妥。

面对父母的说教命令,孩子很容易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爱,他要么反抗,要么屈从。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把自己发展成为具有优秀品格和生活技能的有能力、有贡献的社会成员。

而通往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学习起来。在生活当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身作则,多倾听孩子的内心真正的需求。

看到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让孩子内心有力量的成长。

标签:情感问题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