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式家庭的悲剧——施虐与受虐

发表于:03-17 浏览:335 次


1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

是几名青少年犯罪者回忆自己的童年。

 

他们回忆起了自己在童年时被家长粗暴对待的经历。

 

这些曾经被暴力对待的经历,

在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后,

化成了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向了别人。

其中有一位是拿水果刀捅了别人,

理由是:他的言行让我感到了受辱。

 

我们曾经被对待的方式,

转化成了我们现在对待别人的方式。

心理学上,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施虐和受虐的配对。

意思是,曾经受到过虐待的人,也有施虐的愿望

 


2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有过虐待经历的人,他们会不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调查显示:

有过虐待经历的人,

其中1/3的人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1/3的人停止虐待,

还有1/3的人一定会继续被虐待。

 

虐待带给人的心理体验一般有4种,即绝望,孤独,无助,恐惧。

 

其中,

无助感和孤独感跟死亡的体验很像,

是我们最不愿意体验的两种感觉。

而虐待恰恰可以让我们体验到这两种感觉。

 

先来说,为什么那些受虐的人会继续被虐待?

有一个来访者,他曾跟我说,

在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听话的一个。

 

从小,他爸爸经常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们。

有次,他做错了事情,

他爸爸问他打几下?他说打100下。

别人说,“你傻啊,干嘛说打100下。

 

实际上,只有在他爸爸打他的时候,

他才觉得,跟爸爸的关系是较为亲近的。

妈妈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

他唯一的亲人就是爸爸。



贯穿到孩子的整个成长,

父母皆是孩子的重要客体。

 

对孩子来说,

重要客体有比没有好,

这意味着,哪怕是坏父母,

有暴力倾向的父母,也比被父母抛弃好。

 

被虐待的人,有受虐的愿望。

这种愿望背后隐含的内容是,

企图得到我所恨的客体爱的回应。

 

这些孩子是在讨打!!!

 

讨打的方式是,不断地制造麻烦,

明明知道制造麻烦后,

父母会如何对待他,他依旧如此。

 

其实,他内心很希望,自己犯了一次大错,然后父母不再那样对待他。

 

3

 

为什么受虐者会转而虐待他人?

 

受虐的人到后来会成为虐待者,

可能是因为受虐者对攻击者的认同。

所以说,施虐者和受虐者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书籍《逃避自由》有一句话,

给这种行为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攻击别人,是因为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朋友。”

 

换言之,

我们之所以要对别人暴力攻击,

可能因为我们曾经被暴力对待过。

 

被暴力对待的时候,

我们是一个受害者,

特别无力,无助,孤独,

希望通过虐待别人的方式将这种感觉传递出去,

因为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受虐的感觉真的太糟糕了,

你会感到如同待在黑洞里的孤独。

 

很多人在外面受了一些压力,

回到家里,虐待亲人。

这是因为他们在外面感到的是一种受虐的体验,

所以,他要把自己受虐的体验传递给别人。

亲人是安全的,是不会离开的。

 

受虐者希望通过虐待的方式,

把受虐后的无助感,

孤独感传递给别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正如,我只有让你尝过苦瓜的味道,

你才能真正体验我此刻的感受,这是其一。

 

第二点原因是,

面对重要的客体,

我们有一个最基本认同的方式——忠诚。

 

孩子就像在对爸爸说,

你看,你打我了,

我正在用你爱我的方式来爱我的孩子。

因为我很爱你。

 

虐待便这样传递了下去。

 

4

 

这种虐待的方式在中国家庭里并不罕见,

但为什么有些人变成了恶贯满盈的罪犯,

但有些人却没有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严格意义上来说,

我小时候也遭受过来自父亲的一些虐待,

小时候我犯错后,我父亲经常让我跪在地上,

不让我吃饭,一跪就是几小时,

直到他满意为止。

 

并且,犯错严重的话他还会殴打我。

那时候的想法就是:

长大后,等我有力量了,我要报复他。

 

青春期的时候,有一次犯错,

父亲又想用原先的那种暴力方式对待我。

我觉得我已经有力量了,

希望能以暴制暴,

我们两个人互相瞪着对方,

当时空气里都充满了硝烟味。

 


然而,那一次父亲并没有揍我,

我感觉到了一种对抗,

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有力量了,

也不再担心以后那种暴行发生在我身上。

 

从那之后我开始慢慢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无论我做的是否符合他的意愿。

 

我不认同他的暴力方式,

也不想再用它去对待别人,

可能这个时候才是受虐的阻断吧!

 

5

 

遭受过虐待的人,只有内心强大,

能够让受虐的阴影随风而去,

心中才会充满爱,才不会把暴力传递下去。

 

比如:

爸爸经常打妈妈,我看着很心痛,以后我有了老婆,一定好好爱她!

爸爸从小就不让我选择自己的课程,以后我有儿子了,他对什么有兴趣就让他学什么!

上学的时候老师总骂我是笨瓜,我知道那种滋味有多难受,我不会再去骂别人了,我以后无论多么优秀,都会尊重别人……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打破施虐和受虐的循环。

 

如果你曾经遭受虐待,

请告诉自己,自己已经不再是受害者,那是过去。

 

现实生活中,

当你的情绪被激发时,停顿三秒。

思考一下,找到情绪激发点。

 

安抚自己,放松自己的身体,找到需要表达的点。

这既是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也是对别人更负责任的态度。


标签:社会心理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