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9岁男孩跳楼自杀谢罪,只是因为......

发表于:07-18 浏览:188 次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是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放牛班的春天》

 

前几天浏览到一个新闻,南京鼓楼区一个9岁的男孩子跳楼自杀,自杀前还曾留下遗书,表明自杀的原因.



而这个连奶奶这两个汉字还不会写的孩子,自杀的原因竟是因为一块玻璃。

原来孩子在学校撞碎了一块玻璃,因为担心回家受罚,选择留下一封遗书后跳楼自杀。

 

打碎一块玻璃会严重到以死谢罪吗?

当然不能,人命大于天,但是一块玻璃却可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而因为害怕走极端的孩子,在中国并非个例。

但是害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朝一夕积累下来的。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天性顽皮,需要管教无可厚非,就像树木需要修剪才能成才一样,孩子也需要管教。

但是管教并不是只有惩罚这一种方法的,而且,过度惩罚的话会让孩子形成自卑的心理。

 不知道孩子的家长平常对他进行怎样的教育,竟让他会为了小小一块玻璃,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自卑到觉得自己不如一块玻璃来的重要。

不少网友深感惋惜与痛心,更是大呼孩子你回来吧,我替你赔

 


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惩罚孩子?

 

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是不打不成才不能太表扬孩子,否则容易骄傲

因此,我们很容易对孩子实施惩罚。

但是真正的不打不成才”是以丰厚的爱为前提的。爱,举例来说就是棉垫子,用来保护心灵不受伤害。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诉说妈妈的不是,他常说他犯错后妈妈总是严厉对待他,揍他揍的很厉害,他至今都记得。

有一次我问他:“你是跟谁一起长大的呢?”

他:“奶奶”

我:“那你奶奶有没有打过你”

他:“没有”

我:“真的吗?你仔细想一想”

他:“有过几次,但是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照顾我,应该打,打的着”

看到这,我们也应该已经明白了。

 

妈妈和奶奶当然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因为成长环境或是妈妈表达方式的原因致使孩子没有接收到妈妈的信号。

没有爱或者爱不足的时候就像是棉垫子太薄或者是根本没有,当外界的碰撞来到时容易伤到用棉垫子保护的心灵。

如果父母不会爱,错误的去爱,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很多问题,这就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喜欢用惩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方便、省时、省力!

当孩子犯错,言语教导花费的时间总是会比惩罚要久,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但是惩罚对于减少父母所不喜欢的行为来说,有立竿见影的效应,所以这种效应又强化了惩罚者的行为。

惩罚的即时效应使惩罚者更倾向于再次使用惩罚。

遗憾的是,惩罚所引起的复杂效应,很多人并不清楚。

 


惩罚不能消除人们的行为储备,而只是在惩罚及其相关刺激存在的场合,使行为出现的概率下降。

对犯错的孩子适当宽容,这不仅仅是大人对孩子的基本善意,也是将孩子从错误叛逆的行为中拉回正途的捷径。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是家长对孩子的起码尊重。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当我们认识到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不正确的爱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伤害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如何弥补。

对待孩子怎样是正确的爱,如何防止因爱造成伤害,这就是我们了解原生家庭作用的目的性。

 

孩子是从一次次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的是机会犯错。

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父母,都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犯了错,但没关系,我们可以和你一起承担后果,然后改正它。

在还来得及的时候。

标签:亲子关系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