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嘿!你想过死亡吗?

发表于:11-04 浏览:92 次


从我们具有想象的能力开始,我们一直在幻想未来的我们会是一个怎样子的存在?

18岁一腔热火的少年

30岁意气风发的青年

60岁灵魂自由的晚年

 

从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我们便对她充满无尽的遐想和期待。

我们也鲜少考虑,生命是一个轮回,我们每一个人终将会逝去。


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死亡”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话题 ,平常说一句,家长就会面露不悦,要是敢在喜庆的日子提一嘴,保不准就要挨一顿臭骂。
仿佛当不好的事情发生,人们会下意识地闭口不谈,想把灾难、恐怖、黑暗等隔离在世界之外,避免受伤害。

 

所以当你向小孩子抛出死亡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他们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哭笑不得。

“死了就变成星星了”

“就是去另外一个国度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XX(去世的人)去享福去了

 

其实不仅是小孩子,大多数中国人在讨论死亡的时候也简直都是小学生,不是逃避就是搪塞。

因为在我国,死亡教育极度缺乏。我们没有关于死亡教育的书籍,学校也没有开展关于死亡或者生命教育的课程。以至于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以及他人的死亡时总是手忙脚乱,溃不成军。

例如,在对111位丧亲人士的调查中发现,有70%的人失眠、健康变差,82%的人于亲人去世后常感孤独寂寞,30%的人更透露曾有自杀念头。


 


仿佛我们知道怎样出发,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回去?

所以当死亡终将来临时,我们又将如何面对?

 

库布勒·罗斯曾提出死亡经历五阶段”的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当人们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时,都会经历五个心理过程: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

否认:面临自己身患重症时,会在心里想:不,这不可能,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一定是假的!

愤怒:当否认无济于事,愤怒、狂躁、怨恨之情便开始出现,会自然而然的想: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不断地抱怨,向周围的家人、朋友撒气。

讨价还价:与残酷的事实讨价还价,向上帝祈求自己能活的更久一些。

沮丧:逐渐意识到自己做的一切都无力回天,日益颓废沮丧。

接受:最终无法改变这结局,给自己一个豁达的接受。

 

一旦可怕的死亡经历被归结为一系列定义明确的阶段,我们终将会平心静气地接受。

俗语常说不知者无畏,我们因为生命而飞扬跳脱,炫彩斑斓,便对“生命终将流逝”这一话题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我们似乎少了些对生命的敬畏。

但知者有畏,只有正视死亡,才能敬畏生命。


 


“不知死,焉知生”,面对死亡的思考其实是对生命的思考。

 

对死亡的思考会使人对人生的价值及意义作深刻的检讨,正确地评价自己的生活,鼓励自己提升生活状态,从而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对死亡的思考可以在面临亲友的离世使自己心理尽量保持平衡,给予其家属以慰藉、关怀,疏导悲痛,减轻由于死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对死亡的思考有利于患者坦然接受现状,积极配合治疗。
对死亡的思考可以帮助人们公开地为自己死后作准备,自始至终保持患者的尊严,从而提高生命最后阶段的质量。

生命短暂不可逆,在生死面前,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然而,我们可以追求生命的厚度和宽度。
所以努力吧!愿我们在有限的人生时光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标签:社会心理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