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百科】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

发表于:07-06 浏览:508 次

    今年过年时,我跟6岁的小侄女住在一起,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小侄女有一个空间迷宫玩具,很好玩,过年时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轮流玩。


  有一天,小侄女招待自己4岁的表妹在家里玩,表妹说很想玩那个迷宫玩具,自己也想要一个。小侄女很不乐意,但小表妹完全没注意到她的表情,自己就去隔壁房间找到了玩具玩起来(因为经常在一起,所以对房间都很熟悉)。


  再后来我看到她们俩时,她们正都拉着那个玩具不松手,小侄女坚持对小表妹说:“你家里也有一个,我妈妈买了三个,有一个是送给你的。”小表妹也坚持说“我家里没有”。听到这里小侄女很伤心地哭了起来,表妹也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赶紧过去哄她,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妈妈本来买了三个,说要送给表妹一个。妈妈可能是送给别人了。如果表妹家没有,妈妈一定会让我把我的送给她的!


   我不禁心疼起她来。

  这也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刚看到这个问题,就被吸引住了。提问者说“别人给自己一个红包,我恨不得要给两个回去才会安心。”


  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翻译成很多表达方式,比如:为什么我得到一样东西之后会焦虑?或者为什么我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会不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对于开口表达自己的需要,感到非常焦虑,总觉得自己的需要给别人带来了负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旦我们感觉到生活中其他人对自己很好,就会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有罪恶感,仿佛自己不值得拥有那些好东西一般。

  我心疼小侄女,因为我太了解她妈妈了,如果小表妹问自己能不能把这个玩具带回家,小侄女的妈妈一定会让她把玩具让给表妹的。


  在妈妈心里,助人为乐、照顾别人的需求是一种美德她希望把这些美德教育给她的孩子。


  所以,在回答“为什么别人对我好,我会不自在”这个问题时,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这是我们的集体文化带来的影响:我们的文化过去推崇的“雷锋精神”、“奉献精神”,宣扬某某为了他人利益不顾自己利益等等做法。


  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别人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久而久之,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满足自己,渐渐变成了一种“自私”的事情。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就很不自在,可能有几种原因。有些人潜意识里担心,接受了别人的好之后,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回报。如果不回报,关系就会受影响。


  这里隐含的观点是,别人之所以接受我,一定是因为我可以提供给他们什么。如果我不能提供的话,就会被抛弃。更加深层的原因还可能有类似的观念,别人对我好,一定会相应的对我有更多的要求,那些要求是我无法满足的。


  比如,父母给予了孩子很多之后,总是希望孩子变成他们心目中的样子。孩子对这些要求感到恐惧,自然的,也连带着对父母或者别人的付出感到恐惧。

  有的人觉得,如果我对别人有需要,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那么别人就会抛弃我。还有的人觉得,如果我对别人有需要,就会招来别人的羞辱和责骂,自己好像变成了乞讨者或者是等待恩赐的奴婢一样。所以我不能让别人感觉到我是有需求的。


  不管是哪一种,都反映了同一种思想:我们不值得拥有这些好。我们满足自己是不应该的,我们的需求是不可以被尊重的,否则就会破坏关系。我们不能坦然接受别人对我们的好,否则别人会觉得我们不好,我们可能会遭受拒绝、否定甚至是攻击和羞辱。


  我们是否值得被爱,是否值得拥有关系,跟我们的表现有关,和我们本人无关。所以我们总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当,而在人际中遭到拒绝。慢慢的,我们放弃了自己的需要,宁愿让自己过得痛苦,也要维持关系。


  我的小侄女,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直接而又真实的表达了她的这种痛苦和她对妈妈的矛盾的认同:那本来是我的玩具,可是因为表妹有需要,我就不能拥有它,可是我不想失去它。

  她的表达打动了我,我把她拉到怀里,告诉她:“这是你的玩具,如果你不想给表妹,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不想给她,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你想要留着。你可以借给她玩一会儿,她玩了之后还是要还给你的。


  她楞了一会儿,把玩具递给了她的表妹。没过多久,她俩就开开心心的一起玩了。表妹离开的时候不停的跟前来接自己的妈妈说,妈妈你也要帮我买个一模一样迷宫玩具哦。


  礼尚往来是一种平常的社会交往,不必太过在意。另外,低自尊的心态会让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好意,你可以常常跟自己说,“其实我配得上这些好意”,“很多时候,我也能对别人提供友善和好意”。


标签:情感问题

专家推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