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日历】6•26警惕吸毒背后的心理黑洞

发表于:06-29 浏览:474 次

6•26  国际禁毒日


     毒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的安定,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国际性社会问题。毒品之害,大众皆知,而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明知有害为什么有人还要去吸?为什么吸毒多从青少年开始?让我们跟随专家去探究一下吸毒者的心理特征吧。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吸毒者及其吸毒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毒品的滥用和戒断与其心理状况有很大关系。



    ★  好奇

    好奇心是个体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引起注意、产生操弄意念等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变化。它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无关,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


    吸毒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充满了未知的诱惑,对于青少年就更是如此,因而吸毒绝大多数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尽管初次吸毒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我们发现,出于好奇心驱使所占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二。


    ★  享受心理

    许多吸毒者都是从有钱开始的。有些人明明知道吸毒不好,是火海,为什么还要去吸呢?其要害就是“享受”,不设心理防线。


    ★  逆反心理

    一些青少年在外做错了事,被家人发现,接受不了家长的严厉批评,于是赌气吸毒上瘾。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如果不能承担起另一角色的缺失,这些孩子很容易由于缺爱,长期处于一种对家庭失望,前途迷茫、悲伤惆怅的精神状态中,极易被人勾引,误入歧途。


   还有一部分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以满足其物质欲望的办法,代替应有的思想、品德劳动观念的教育,使子女从贪婪物欲向寻求精神刺激发展。有些青少年知识匮乏,不懂利害,不辨是非,在精神空虚、思想飘移之中,逐渐成为毒品受害者。


  吸毒成瘾后心理扭曲

    大多数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情感、行为等都与正常人大不相同。


    为了吸毒而撒谎

    许多吸毒者将原有的财产吸光后又没有新的来源,为了筹集毒资经常说瞎话,欺骗亲人、朋友、同事。有的吸毒者向家里要钱说是去戒毒,实际上是去买了毒品。他们对亲人情感淡漠,甚至冷酷无情,在毒瘾发作时,如果家人不给钱,可以灭绝人性,杀害亲人。


    在“飘”中沉沦

    许多吸毒者吸食一段时期后,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也试图摆脱毒品的束缚,但是往往经过多次反复后丧失信心,认为这辈子戒不了,因此为自己吸毒找多种理由来自欺欺人。如有的说今天天气不错,得抽两口;有的说今天高兴得“飘”一下;有的感觉今天心烦,得吸两口解解烦;遇到过年过节,认为得犒劳犒劳自己也去抽几口等等。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吸毒后期的心理改变

    有些吸毒者吸毒几年甚至十几年后,认为抽这东西“没意思”了,开始寻求各种方式戒毒。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戒断?这时期往往因为各种扭曲的心态造成难以戒断。


    有些吸毒者意识到了吸毒的危害,有了戒毒的愿望和决心,但每当看到毒友在吸食毒品甚至看到吸毒工具时,自己就控制不住去吸。有的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强戒或劳教,仍难以忘掉“那一时刻”,期满出来后,认为在劳教所受了那么长时间的罪,出来得享受享受,犒劳犒劳自己,因而很快复吸。有些吸毒者由于长时期的吸毒,造成出现许多躯体疾病,而吸毒时这些疾病往往被掩盖,一旦停用毒品后这些疾病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吸毒者认为是因为戒毒才出现这些病症,所以就不能再戒毒了,最终导致身体衰竭,难以救治。


战毒魔,信心很重要

    戒毒,吸毒者本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正确认识戒毒的必要性,相信毒品是完全可以戒掉的。有了坚定的信心,就等于戒毒成功了一半。在戒毒过程中难免有所反复,要分析自己以往戒毒失败的原因,修正努力方向,重新建立信心,最终是能够克服毒瘾的。


    另外,在戒毒早期最好到正规的医疗戒毒机构接受急性期的脱毒治疗,以减轻戒断时的不适反应。急性期脱毒后,如何防止复吸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吸毒者要加以重视,社会、家庭也应给予关注。吸毒者首先要脱离吸毒环境,断绝与毒友的来往。家庭应为患者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在治疗过程中监督其服药,心理上给予耐心辅导,不断鼓励其戒毒决心。在戒断期间出现一些不适,家人要关心他们并且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全社会也应给戒毒人员以关注和支持,对于已经戒断的人不应歧视,要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开展社会帮教活动,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培养社会心理调节能力,最终摆脱毒品,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