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案例】被大家“判出局”的他,终于迎来了春天

发表于:10-19 浏览:804 次

2016年5月,求助者由父亲带领来我们中心求助。

经我们了解,他的儿子,今年13岁了,刚上初一,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都没有能改变他。实在没办法,在网上找到我们,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

孩子的问题大都来自于他的家庭

经我们进一步了解:

5岁时父母就离异,自小由祖母带大,其后父亲再婚,生下一小妹,与二妈和小妹妹住一起,更是少有时间回去看他。偶尔过问时,态度粗暴,信奉“棍棒教育”,基本没有正面鼓励。因为是由爷爷奶奶带养,对其疼爱有加,每次犯错时,奶奶怕他会遭到父亲责备,时常帮忙说谎粉饰太平。

 

父亲告诉我们,老师说他上课总是捣蛋,违反课堂纪律,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咬同学的手等,受到批评不接受,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与同学相处不好,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显得性情孤僻,并且敌视他人,因此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相处。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在校时,也不愿意与老师说话,班主任找他谈话时,态度抵触,有反抗情绪。情绪波动很大,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导致他暴跳如雷,与同学反目。如果有取得一点成绩就会目空一切,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情绪非常多变。 

把他的情况报告给了我们的咨询师,我马上给他安排了蒋庆伟老师的咨询。



求助者身高一米五八左右,体态偏瘦的男孩。由父亲陪同来到咨询室求助。一进门就直视咨询师,并且四处打量咨询室的环境和家具,有点挑衅的味道。


蒋庆伟老师看到这种情况,让家长先出去,单独跟孩子聊,要不孩子恐怕不说真话,或者干脆就不说,蒋庆伟老师在跟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共情,让孩子对他的戒备心理一点一点的放开,孩子终于说出来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求助者自述:

求助者自述其五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很严肃。他喜欢父亲但是又很怕他,父亲有时会打他,挨打时心里会恨父亲。认为母亲对他很好,提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不喜欢二妈和小妹妹。另外还提及喜欢看武打片和漫画等。

 

求助者希望自己成绩可以好一点,看到老师表扬成绩好的同学的时候总是不服气,甚至有点嫉妒。很想和同学一起玩,但是同学都不对他好,有时候看到同学们在聊天会凑上去,聊天的同学就散开并且会嘲笑他。求助者一时气愤就会和这些同学打架,认为老师处理事情不公平,只批评他一个。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注意,因此总是捣蛋。


蒋庆伟老师分析

求助者性格暴躁,易发脾气,不易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自从父母离异后,由于学习成绩的滑坡,求助者对群体的归属或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了阻碍,同学开始讽刺和挖苦求助者,求助者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样造成了求助者的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小时候求助者与同学打架是对一些讽刺挖苦的情绪反应,但随着年龄增长,其自我意识在增强,产生了在同辈群体中表现自我、获得承认和尊重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也没有办法获得满足。同时,由于求助者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过多的排斥与否定,学习也不出色,其肯定和成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  由于基本需要得到不到满足,求助者产生了与班级、学校以及家庭严重的对立情绪,并伴有反抗行为。同时他又希望可以进入同辈群体,参与其中,获得承认和尊重,但同学的抵触和排斥使这样的愿望不能实现,使得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行为偏差,如违纪、情绪波动大等等。并且恶性循环,求助者失去自信,表现为极端自尊掩盖下的自卑心态。

环境因素:根据求助者的个人经历以及自我陈述、父亲反映的资料分析,他学校适应不良有攻击行为与亲子关系有很大相关。他从小由奶奶抚养,与父母关系不够亲密,父亲在教育上的角色的缺失,对孩子没有耐心也没有积极的正向关注,并且经常责打孩子,加之母亲性格柔弱,使他没有与母亲也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同时,在学校也被同学孤立,只能通过发脾气,通过挑衅的方式来引起人注意。


初步诊断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诊断为环境不良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攻击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学习适应性不良。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的咨询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减少求助者的攻击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帮助求助者认清自己认知中的不合理因素,提高自信;提高求助者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并能合理的进行宣泄;与父亲建立良好的沟通。 

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是改善学生不良行为、心理的较为有效的途径。蒋庆伟老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强化法、认知疗法等,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其对人际交往、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引导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正确的归因,通过分析自身的原因,从其自身的因素出发来提高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能力,缓解其厌学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减少不良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在对该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过程的同时,同时采用家庭治疗,争取家庭的配合来进行积极的治疗,整个家庭共同努力来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最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