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阳光热点】相信他、支持他出生缺陷患儿也能“翱翔”

发表于:07-06 浏览:565 次

转载自大河健康报

□记者王娅青  实习生 张畔 王嘉译

 

19岁先天性脊柱裂男孩魏祥乐观向上,高考648分,即将圆梦清华。

 

近日,一篇名为《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的文章让不少人看后飙泪。甘肃定西19岁高三毕业生魏祥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多次手术治疗但效果不佳。2005年,他身患不治之症的父亲撒手人寰。然而,虽然遭遇接踵而来的生活磨难,相依为命的魏祥和母亲两个人并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在母亲的悉心照顾和陪伴下,魏祥一直在艰苦求学,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如果没有意外,今年暑假之后,他将在清华大学开始新的求学之路。乐观向上的魏祥带给我们特别是出生缺陷患儿怎样的启示?导致他从小残疾的先天性脊柱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没有健康体魄也可以拥有健全人格

  纵使身患先天性疾病、父亲去世,但从这个19岁男孩的脸上,看到更多的是笑容和快乐。没有被生活压抑的沉重,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魏祥如此看待12年的艰辛求学路。


不关注就是最好的关注

2005年,魏祥的父亲因病去世,从小学开始,母亲夏瑞云便扮演着儿子“双腿”的角色,12年来风雨无阻。魏祥说:“等于妈妈也上了一次学,楼梯的每一层都是她陪我一起上的。”

  

同为残疾人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庆伟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用了20年的时间想甩掉轮椅,但到现在都没有做到,无奈是最大的感受。魏祥让我想起自己在郑州大学学习的那段时间,在楼下看着6楼的教室,会产生一种对自己失望的情绪。”残疾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寻求别人帮助的,因为在感激别人的同时,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强烈的、沉甸甸的亏欠感,同时也在提醒自己“我和你们不一样”。

  “尽量减少差异感,是对他最好的帮助。”蒋庆伟说,魏祥很幸运,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他的班主任曾说,“对他的不关注就是最好的关注”。“魏祥的班主任不动声色地换掉凳子,在最小的影响下去关注这个孩子,做法令人动容。残疾人需要被关注,但不需要张扬的关注。”


身体力行的父母更能让孩子向上

  不少残疾孩子的家长怕他在外面受欺负,一直扮演着保护神的角色。

  在蒋庆伟看来,魏祥妈妈选择让孩子坚持到上楼梯、上厕所都不方便的集体学校上学,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她知道怎样的爱对魏祥来说是最好的爱、最有益的爱。不是把他揽在怀里,而是让他去经历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相信他,支持他,同时陪着他一起经历。本来丧夫之痛已经让人难以承受,儿子也先天残疾,但魏祥的母亲还是选择坚持供孩子读书,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什么是百折不挠。儿子身上乐观坚强的性格都能从母亲身上找到影子。不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家长的身教胜于言传,身体力行的父母更能让孩子向上。”蒋庆伟说。 


接纳自己是首要的

  蒋庆伟指出,残疾人普遍自卑、敏感、易逃避、喜抱怨,他们总是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敏感地捕捉外界异样的目光。别人可能只是看了他一眼,他就觉得别人是在关注自己的残疾。

  “有时候歧视自己的根本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残疾人接纳自己是首要的。”魏祥很喜欢给同学讲题,在讲题的过程中他能获得成就感,这就是一种自身价值的实现。


离开“依赖”才能真正独立

  要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需要有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要经历“分离个体化”的阶段,即个体脱离原本所依赖的家庭,形成自己独立个性、心理的过程。“魏祥小时候,母亲给了他全方位的照顾。现在他已经成年,进入大学后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我曾经有幸去过清华,清华的无障碍设施很人性化,上楼也有电梯等。”蒋庆伟说,也许魏祥试着适当离开一直依赖的母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