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大河报专访】催泪式感恩教育良方还是套路?

发表于:08-24 浏览:559 次

本文转载自大河报

核心提示┃8月过半,中小学临近开学,每年开学不久,许多学校都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针对亲子关系的催泪式感恩教育近几年很受欢迎。然而,大河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一形式,在学生中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一形式对激发感恩之心大有裨益;还有人认为,其过于套路化,只能达到“三分钟热度”。


对此,业内人士和心理专家表示,这一形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可过于夸大。


催泪不是目的,教育重在润物细无声,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者牛洁实习生付晓媛

    

访

催泪式感恩教育,学生对此态度不一

    

煽情的音乐,演讲者的声嘶力竭,学生们的集体痛哭……相信不少孩子在感恩教育活动中,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这一形式,效果真的好吗?

正在上高三的小鑫持肯定态度。他说,学校曾邀请演讲者为他们进行了一场感恩教育。演讲者为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全校最差的一个班级里,一个学生的父亲去世了,临终前,父亲叮嘱他好好学习,学生受到刺激,对着天井大喊:“我叫××,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连喊了三遍,把全班的同学都感染了,最后班上很多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学。“演讲很有激情,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大部分同学都哭了。”

正在上初二的露露也有过相似经历。她回忆,活动现场,演讲老师问大家:“父母做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一个男生上台,说自己不懂事,曾离家出走,父亲找到他时,知道他没有吃饭,带着两瓶奶。当时,这名男生泣不成声,台下的同学也很感动。

也有学生持不同观点。中学生慧慧回忆她曾经历过的一次感恩教育,当时,演讲者让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有一条路,路的尽头是自己的家,妈妈在做饭。“父母是每个人的软肋,加上音乐的煽情作用,很多人都哭了。”慧慧说,一场活动下来,她最大的感受是,演讲者只是为了让大家哭而煽情,有种洗脑的意味,套路十足。

中学生小彤对这种教育方式比较反感:“像是在表演,没有长久作用,顶多是三分钟热度。”

对此,网友们也观点不一。曾被一段感恩教育视频感动的网友“晨风”说:“那年我21岁,大二,还哭得稀里哗啦,第一次意识到父母的不容易。”网友“听见心灵的声音”表示,这一套路很像传销的洗脑模式。


    


和孩子一起成长,许多家长表示肯定


相对于学生,更多的家长对此表示肯定。

商丘的刘女士说,自己曾参加过一次亲子感恩教育,效果很好。她回忆,当时,现场有一个环节是让亲子相拥、对视,这些细节让她十分感动,“那一刻强烈地感觉到,亲情非常重要,应该理解孩子,尊重他们”。

郑州的王先生说,因为生意忙碌,平时与儿子相处的机会不多。而参加了一场亲子教育活动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多陪陪儿子,不能错过他成长的关键期”。

除了自己的改变外,家长们还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读者张女士说,她曾经和女儿参加过一次亲子感恩教育活动,演讲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姑娘在火灾中被烧伤,母亲自愿割皮救女,为了不影响手术效果,这位母亲坚持不用麻药。“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女儿紧紧攥着我的手,我心里感觉特别温暖,也很幸福。”张女士说,感恩教育可以帮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这一形式,她十分认同。

   

 

现场效果明显,催泪式感恩教育受宠

    

采访中,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催泪式感恩教育很有市场。

近日,记者以咨询者的身份拨通了某教育演讲机构的电话。该机构表示,他们有专门针对学校的多种演讲形式,可以深挖孩子心中的真和善、激发孩子的潜力,从而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学会感恩。一场演讲的价位为7000元~10000元不等,主要根据讲师的情况而定,时长为1~2小时。

另一家机构表示,他们也有针对学校的大型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可根据预算找讲师,不同级别的讲师收费不同。“选好老师后才能确定具体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学生量身定做。”

此外,许多机构表示,对于催泪式感恩教育,不少学校特别喜欢,因为现场感觉和效果非常好。

暑假期间,一些做夏令营的机构也在活动中增加了感恩教育元素。某机构表示,这个暑假他们做了一期夏令营活动,是通过常规基础的军事训练、户外生存等项目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们特别感动,家长们的反馈也挺好。”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夸大效果

   

 

 “催泪式的感恩教育,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资深业内人士张树娟说,无论多么优质的亲子关系,在平日的相处中,孩子和父母心中都会有委屈、不被理解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是缺乏沟通导致的。感恩教育其实是给孩子和父母一个宣泄的机会,为双方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这也是一种交流。而且,在演讲者的渲染、音乐的催化作用下,双方会有一种共鸣,最终达到放下、释然的效果。

不过,张树娟说,不能对这一形式过于夸大,因为一场感恩教育活动,不能解决所有的亲子问题,也不能一下子让孩子或者父母学会感恩,“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庆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催泪式的感恩教育,可以打开亲子之间的情绪阀门,确实有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夸大。因为,催泪不是目的,如果没有平日里点点滴滴的教育,无法真正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

而且,蒋庆伟提到,从心理学上来说,催泪是有技巧的,但人的情绪也是有规律的,第一次会被感动,第二次效果就会弱化,第三次可能就会反感,“频率过高,方法不当,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还可能有负面效果”。


  

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才能润物细无声

 

如何才能让感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蒋庆伟建议,感恩教育不一定非要催泪,在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时,学校不妨就多做一些传统孝道、感恩教育。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的特点就是具象思维。与其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孝道的文章,不如将经典的孝道故事排成情景剧,让孩子参与其中。或者让孩子看一下关于孝道故事的漫画书、动画片等。中学阶段,也可以开展关于孝道、感恩的课程,保证持续性。

此外,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非常强。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孝敬自己的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在耳濡目染中具备优良品质。

张树娟说,无论是感恩心态和亲子关系都是双方面的,任何关系都需要经营。平日里,父母可以多给予孩子一些陪伴、沟通,并组织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活动,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让教育成为日常才是教育的真谛”。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