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专访】从容面对、不“贴标签”

发表于:12-22 浏览:475 次

核心提示┃近日,台湾一个孩子因拿母亲的钱,被母亲当街罚跪忏悔,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没给家长打招呼,孩子拿走家里的钱花掉,这样的行为该不该简单地界定为“偷”?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该怎么办?


事件|

11岁女孩拿走妈妈钱,被当街罚跪

近日,据媒体报道,台湾新北市11岁高姓女孩疑因偷拿母亲的钱,被母亲带到中和区寿德新村某便利超市前,挂着“我是小偷”的牌子当街罚跪忏悔,引起不少路人注意。

高母管教孩子过程被路人拍下传至网络中,网友们反应不一。有人认为高母当街羞辱孩子“太狠心”,可能造成女童心理阴影,恐影响未来人格发展;也有网友认为可能女童是累犯,高母才选择用这种方法管教,并强调“这时候不教,难道要等她长大抢人家钱才要管?”

最终,警方赶至现场,将母女2人带回派出所。据悉,由于高母的管教方式可能触犯所谓“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已通报当地社会局介入处理。


调查|

确有家长为孩子“偷”家里钱烦恼

没打招呼,孩子拿走家里的钱。你遭遇过类似烦恼吗?大河报记者随机采访家长。刘先生表示,正为儿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头疼。

刘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从四年级开始,刘先生发现孩子开始出现这样的状况。“起初是拿一两块,也没给我和他妈妈说,拿了去学校门口买小零食,我当时也没太在意,想着钱不多,孩子想吃零食也正常,就没管他。”刘先生说,也许正是自己的“纵容”让孩子越来越大胆:5元、10元、50元、100元……刘先生感到震惊,才觉得事态严重。

暴怒下,刘先生狠狠地“修理”了儿子一顿,没想到并没有解决问题,孩子不仅继续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还不愿意跟父亲说话了。“你说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家长吴女士则称,女儿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金额很小,每次不超过10元钱,她跟女儿开诚布公地谈话,询问原因,并告诉她这种行为不对,之后每天给予其适量的零花钱,这样的情况就渐渐消失了。


专家|

孩子拿走家里的钱家长怎么办?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庆伟表示:“我个人极力反对贴标签、抓犯人的行为,这是与家长的期望效果背道而驰的,孩子们的自尊受到伤害后,先是压抑,然后爆发,就可能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或者他们会变得自卑,人格扭曲,给其学业和人际交往造成困扰,影响个人正常的人生发展。”


蒋庆伟称,这种行为主要集中在5-12岁的孩子身上,他们一般上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他强调,发现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后,家长不应该用“偷”这个字,在他看来,用“拿”会更贴切,也更保护孩子的自尊。

“儿童拿钱,家长反应不能过激,一定要保持冷静。要根治,就要分析孩子拿钱的动机,对症下药。”蒋庆伟说,动机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占有欲的体现。有些儿童好奇心很重,很渴望拥有,同时又缺乏安全感,拥有某种东西之后,他们心理会变得踏实。“低龄儿童拿钱的现象比较常见,比如说,他们想买玩具家长不买,他们就会拿钱想自己买,一般拿的并不多,十几二十块,他们对钱也没有太多概念。”

第二种,换取感情,引起关注。蒋庆伟说,现在家长工作繁忙,太以工作为重,忽略孩子,有孩子就通过拿钱的方式获得注意。

第三种,单纯地发泄情绪,释放愤怒和不满,寻求心理平衡。

“其实拿钱背后反映的是亲子关系疏远,用心多跟孩子交流,适当地满足、关注他们的需求。只要方法适当,拿钱动机消除,孩子基本不会再犯。”蒋庆伟说。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