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来自妈妈的心声:我的孩子肯定有病

发表于:11-13 浏览:82 次


豆豆(化名)今年7岁,是个男孩,刚上小学上二年级。妈妈带豆豆过来求助的原因是因为豆豆不听话,经常会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上课不好好听老师讲课,还偷拿同学的笔。

总之,在妈妈的口中,7岁的豆豆就像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绝对是有病,不正常所以才会做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怪处一

豆豆妈妈讲了豆豆从上小学之前都爱玩非常无聊的游戏,至于是什么无聊的游戏呢?

比如说,扔石子,扔树叶,在大夏天里的能一连做几个小时也不嫌累,也不嫌烦,也不嫌热。

但是妈妈很烦,因为真的很热



好不容易把豆豆拉回家了,豆豆会在家里玩更无聊的游戏。

比如,要把遥控器放在电视机上,家里的电视家是液晶屏,一厘米左右的厚度,要把遥控器放在电视机上,甚至是把遥控器竖着放在电视上难度很大,但是豆豆就是乐此不疲的玩着,直到找到那个平衡点为止,在此之前,不吃不喝。

为此,豆豆已经摔坏了好几个遥控器了。

还会把书放在妈妈的瑜伽球上面,也是直到放上去不掉为止。

 

怪处二

豆豆在学校时总是不合群,不遵守纪律,老师让他排队,他也不排,老师把豆豆拉倒队伍中的时候,豆豆还会趁老师并不注意的跑掉。

因为他怪异的举动,其他的小朋友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他就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候看着同学们傻傻的笑着,但是同学们都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豆豆总是自己玩着单调而又无聊的游戏,或者是跑去其他的地方玩。

这让老师很头疼,只好跟豆豆的父母打电话,说孩子可能在心理上或智商上存在一些问题。

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对这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为此给孩子转了学校,但是问题不仅没有好转,还出现了新的问题。

豆豆开始在上课的时候开始撕纸,把他的作业本,草稿纸,等等都撕的稀碎。

在一旁上课的同学也受不了了,因为他撕纸的时候回发出声音,影响到了其他的同学上课听讲。

老师又给家长打电话了。

妈妈很无奈又很生气,问豆豆为什么上课不学习,光撕纸,还打扰同学。

豆豆说:“我上课的时候没事干啊。”

妈妈气结:“上课当然是学习的时候,怎么会没事干呢?”

豆豆小声说:“我学不会。”

 

怪处三

因为豆豆一直都是由妈妈带着的,爸爸经常在外工作,回来的时间有限,每天一次爸爸回来的时候,豆豆都会很激动。

从听到爸爸回来的消息到爸爸回来都是处于亢奋状态,而这种状态在其他的时候很少能见到。

但是他爸爸很少会陪他,通常就是给他找一些玩具让他自己玩,爸爸自己呢,就在旁边玩手机。

最后呢,玩具、玩偶弄的客厅里到处都是,妈妈看到这时,真的很头疼。



妈妈根据豆豆以上种种表现,得出一个结论:这孩子是真的有病

据妈妈的反馈说,豆豆其实是很聪明的,妈妈说的什么都懂,但是就是不听话。

当咨询师问妈妈:您说豆豆懂了,是豆豆自己说他懂了,还是您觉得豆豆懂了呢?

妈妈道:我觉得他一定是懂的,他那么聪明,啥不懂。

所以豆豆到底是真的懂还是假的懂,只有豆豆知道,但是妈妈已经单方面的觉得豆豆懂了。

 

妈妈的焦虑已经超过了孩子!

 

咨询师问题点评:

1、无法理解的游戏

那些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摘树叶,拿同学笔这些行为,反应了孩子很可能早期的成长不被关注的、被忽视的

这个时候,作为孩子的一种本能,他需要发展出一种行为让他心里获得舒服和安全,来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撕纸、扔石子、这些行为就是对他内心需要妈妈关爱的一种替代。他在做这些的时候焦虑会减轻,心里会获得短暂的踏实感。

他感觉紧张和压力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多见。

 

2、孩子不合群

从孩子没办法做到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遵守学校的纪律,例如排队,玩游戏等,说明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没有办法安定下来。

而孩子的紧张焦虑意味着他在家里这个环境是不够宽松,不够安全的,违背了孩子天性的这个状态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兽,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状态,所以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联系,因为他光是为了保护自己就已经身心俱疲了。

 

3、孩子的激动行为

孩子面对爸爸一回来就很激动的行为,表明孩子很想和爸爸有更深入的情感交流。

因为是男孩子,所以在六七岁的时候他更想从爸爸里获得更多的关注,但是爸爸的做法就是给他找个玩具或者是给他打开手机游戏让他去玩,进一步加重了孩子心理上的伤害。爸爸不能承接孩子情感上的需要,不能接收到孩子想要和爸爸靠近的愿望,而是跟孩子各玩各的


 

建议

这个7岁孩子的问题代表了现在一部分的家长的对待孩子的态度

我们经常忽略了孩子的需要,认为只要给他好玩的东西,让他有东西,我就可以放心了。

其实孩子更多的是需要跟家长语言的交流行为的动和情感的交融他们这时候非常希望能感知到家长对他的重视一旦家长没注意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只是各玩各的,就阻碍了孩子从心理上跟父母的交流

所以建议父母尽可能多的花点时间全身心的去陪伴孩子。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