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为什么接受挫折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发表于:01-03 浏览:64 次


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讲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日本的幼儿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在风雪之中滚爬跌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幼儿嘴唇冻的发紫,浑身发抖,但在一旁的家长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

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孩子真正的健康。


 


在俄罗斯,抗冻,从娃娃抓起。在没有暖气、没有火炉的雪地里,一群小朋友在大人的带领下往身上泼冰水!

可爱的小朋友竟然还开心地跳了起来!

千万不要说不冷,看看周边这些小朋友穿的衣服就知道有多冷了。不过,面对如此严寒,这些小朋友完全不放在眼里,而是乐在其中。

 

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其毕业。条件视乎苛刻,但是却能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更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对高年级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德国甚至立法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

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项规定:

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中国有句古话:“庭院里训不出千里马 ”

为了孩子成为千里马,家长千万别把“小马驹”圈在“庭院”保守的饲养,而是要让他们冲出“庭院”,到自然的环境中去修好另外一门“必须课”——生活的磨难。

其实说了 那么多,并不是说非要孩子们也去冬天里裸跑,去浇冰水锻炼体魄,而是想告诉家长,对于孩子不用那么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的怕化了。而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去照顾自己,去照顾弱小,去帮助别人,去交朋友,去热爱生命。


 


甘地曾讲过一段闻名于世的话:有七种东西可以毁灭自己,也可以毁灭他人,更可以毁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整个人类。

 

这七种东西里就包括“没有责任感的享受”

没有责任感的享受,父母的过度包办和保护不是真正的为了孩子好,而只是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只会后退。

CopyRight ◎ 2016-2018 版权所有: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咨询师登录